智能的代價 —越連結,越孤單?

Laura Hsiu-Min Liu
7 min readJan 6, 2021

--

你感覺孤獨嗎?你試過「上網治療法」還是「關機治療法」?

2019年元月,社群媒體管理平台針對全球網路情況,調查了全球 150 個以上國家的網民。報告指出,每人每日平均上網時間為6小時42分鐘,相當於每個人一天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上網。

這時間令你吃驚嗎?

台灣平均每日手機上網時間為 3 小時 22 分、電腦上網時間則有 4 小時 17 分,總合達到 7 小時 39 分,在全部統計國家中排名第 13,比世界平均每日上網時間 6 小時 42 分超出一些。而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有更長的時間宅在家中,可能上網的時間又「突破」不少。

同時眾多研究也顯示,青少年上網總時數越長,憂鬱指數也越明顯。不是因為孤單才想上網找朋友,怎麼會說成越多上網越感覺孤單、憂鬱呢?

Sherry Turkle(麻省理工學院科技社會教授,擁有哈佛大學社會研究與人格心理學博士學位)研究行動通訊長達十五年,於2012年發表的TED演講:Connected, but alone?有超過六百萬人以上點閱。當時Sherry Turkle已經發出警語:行動通訊以及我們在網路上的角色形象正重新定義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關係,而這種新的連結方式會讓我們身陷困境 — — 我們漸漸失去獨處、自省,以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Connected, but alone?

獨自在一起?

Sherry Turkle觀察到她女兒和朋友在一起(各自滑手機)的現象:好像在一起(同處一個空間),又好像不在一起(分別看自己的螢幕)。

我們隨時都可以上網與人連結,抽離自原本的悲傷或孤獨。我們也可以隨處從討厭、無趣的例行活動中關閉自己,投入於網路世界與人互動。曾經覺得不該使用行動裝置的場合,像是課堂、會議、用餐,甚至是告別式追思會,現在看到有人在滑手機也習以為常。

我們渴望與人連結,卻又渴望自由掌控自己的注意力,遨遊於其他虛擬所在。我們只想要那些引起我們興趣的事物。最終我們選擇逃避彼此,和網路成為最好朋友。儘管我們隨時隨處都能上線,但建立真實的關係好累好煩,面對面的交談也時有壓力與張力。傳訊息快又方便,不高興時又可以斷線走人、已讀不回。久而久之,我們竟慢慢忘記如何關心他人。

連結取代對話?

難道數千則的文字簡訊「加起來」不能等於真實的對話嗎?Sherry Turkle認為訊息「不等於」對話。即使文字中包含資訊量,但無法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彼此。「我們與彼此對話,藉此學習與自己對話。」逃離面對面的交談,使我們犧牲了自省反思(自我對話)的能力,但這是孩子成長與發展中十分重要的基礎。

現實生活中,多數人無法真正聆聽。但作為一個存在,我們渴望被聆聽,於是網路成為一個提供眾多聆聽者的世界。我們花越來越多的時間與機器在一起,感覺他們似乎關心、在意。現在已經有照顧長輩的機器人,未來也可能會有機器人伴侶。

原本我們是透過行動裝置與人連結,但最後我們不懂得與人相處。我們想用科技解決問題,最後卻擁抱科技,遠離關係。

智能社會的兩難

真正了解電子產品的矽谷科技人才們,很多選擇不讓自己的孩子太早成為低頭族。《紐約時報》報導,矽谷愈來愈多的家庭對電子產品說不。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表示,他不會讓自己的姪子上社交平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則禁止孩子在10幾歲前使用手機,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則不讓自己的小孩在年幼時靠近iPad。

網際網路以及社群媒體提供的立即回饋,以及當中許多的設計和巧思,目的都是讓人「成癮」。沒錯,就是讓你讓我成為「產品」。感覺我們不一定要花錢(很多軟體都是免費)就能夠看到有用的資訊、有趣的影片,學習新知,與各地的朋友聯絡、和陌生人交流等。代價?我們出賣自己的隱私、時間和注意力。然後,我們越來越需要立即滿足,否則,就會陷入更大的挫折、沮喪、孤單和憂鬱。無止境的惡性循環。

獨處是一帖良藥

“Solitude is where you find yourself so that you can reach out to other people and form real attachments.” — Sherry Turkle

哈佛大學長達75年的研究發現,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將更容易獲得健康、幸福與成功。然而,真實的人際關係,卻讓人覺得困惑、複雜,難以預測,充滿挑戰與冒險。我們渴望愛,有期待,卻又怕受傷害。於是,我們透過網路連結去解決孤單,想要在社群媒體上找到聽眾,支撐自己脆弱的自尊。然而,不能獨處,就無法處理、面對孤單。

Sherry Turkle指出,我們需要培養獨處的能力,學習欣賞自己。我們在獨處中,與自己對話。這是一個重新沈澱、反省,找到自我的過程。體驗過並能享受獨處的人,更能夠懂得如何走向人群,與人建立真正的連結。

該是面對面交談,互相傾聽的時候了。對話中的我們,可能支吾猶豫,可能結巴無言,更可能口誤失言。但正是在這樣不設防備的當下,我們呈現了最真實的自己。

真實,在這個虛擬時代,無價。真誠,依舊是人際關係中彼此信任的基礎。

新IQ運動:獨處力+人際力

你的IQ高不高?

別誤會,這邊說的是根據Howard Gardner教授(1983)提出的多元智商中的Interpersonal Quotient(人際智商)以及Intra-personal Quotient(內省智商)。

看完今天的TED talk:Connected but alone?之後,讓我們帶著更多自省與覺察,善用螢幕之前的時間。撥出時間對話,聆聽身邊關愛我們的人。如此,我們就能善用數位科技,重新形塑我們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並創造真正想要過的生活。

應用與延伸

  1. 你花多少時間上網?高於或低於台灣的平均值?你感到滿足還是孤單?
  2. 「免費的東西最貴」:最近火紅的Netflix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揭露社群媒體演算法的暗黑面。有興趣的朋友請查閱瞭解,相信你會對於我們黏在網路付出的代價有新的認識。

Netflix紀錄片《智能社會》|谷歌、FB前工程師揭:毒品和軟體業有1個共通點

Netflix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解密社群媒體演算法,為什麼我們那麼容易上癮?

這是<TED幸福學>微課程系列之八。
如果您閱讀完這篇文章,請拍手👏👏👏👏👏 讓Laura知道💖💖💖
歡迎您與人分享,也許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下集預告: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
<TED幸福學>微課程#7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 (Find your why)
<TED幸福學>微課程#6 The puzzle of motivation
<TED幸福學>微課程#5 Beautiful minds are free from fear
<TED幸福學>微課程#4 Teach girls bravery, not perfection
<TED幸福學>微課程#3 How to gain control of your free time
<TED幸福學>微課程#2 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TED幸福學>微課程#1 How to make stress your friend

--

--

Laura Hsiu-Min Liu
Laura Hsiu-Min Liu

Written by Laura Hsiu-Min Liu

I struggle and strive; I think and write; I learn and share. I write; therefore, I a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