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矛盾的大人嗎?— — 選擇障礙是孩子的生存之道

--

社工人員第二次去自強的家。爸爸否認家暴,孩子說沒有發生什麼事,媽媽也配合著演出。但那並不是事實。

孩子或許是出自於恐懼,怕之後會被打得更慘。他知道爸爸應是「愛之深,責之切,打得失控」,他無法改變用另外一種方式愛他。但媽媽為何噤聲?爸爸的管教出了問題,媽媽的沈默與掩蓋可能讓問題更加嚴重。

大人很難察覺自己的不一致與矛盾。我們是「壞掉的大人」,也曾是「受傷的小孩」(參《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陳志恆著)。但如果我們不正視自己的過錯與傷痛,又怎麼冀望加諸於孩子身上的傷,不會長成另外一個壞掉的大人?

誠實的爸媽並不容易

自強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備受栽培與重視。父母都是勤勤懇懇認真工作的人。自強大致上循規蹈矩,與一般同學無異。直到在某節課堂玩手遊被導師暫時保管手機、聯絡媽媽之後,才扯出「案外案」。原來家裡未曾給上高中的他買手機,他上課偷用的是某同學家中不用的手機。沒想到數月之後,他又有另外一支手機可以玩遊戲,是補習班同學更新手機後的淘汰品借他用。

媽媽懇求不能給爸爸知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媽媽的語氣充滿恐懼。

原來叔叔在青少年時期因為沈迷電動玩具而離家出走,與家人關係決裂,成為家族的禁忌。因此父親從小對於自強接觸3C產品嚴格管控,深怕他像叔叔那樣誤入歧途。殊不知,孩子對於擁有3C的執念慾望可以強烈到想方設法,突破界限、解決問題。

是的,孩子用欺瞞父母的手段享受手遊之樂不應當,在課堂上不尊重老師玩手遊也需要教育。但父母是否願意誠實面對問題?接受孩子的慾望?接納孩子的成績未必能夠符合他們的期待但仍然愛他?

家人: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學校在處理學生行為問題時,通常會以孩子為中心,因為不方便也不應該介入家長之間的紛擾。父母管教上的不一致導致孩子有漏洞可鑽,夫妻、親子以欺騙的方式彼此對待,父母不認識孩子的需求與能力卻只一味要求達到他們的期待:誠實、負責任、認真讀書、成績好。又孩子在表達需求不被認同之後,能否接受限制與承擔結果。但弔詭的是,父母若有自覺,能反省,孩子的問題就容易切入,看見轉機。

當父母看不見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時,往往錯誤使力,越介入越失望。

你可能在想,父母難為啊。要求孩子誠實與負責任有錯嗎?沒有錯。錯在父母自己沒有先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媽媽隱藏孩子的真實情況,欺瞞爸爸,為的是避開可能的家庭風暴。沒有人想要衝突,但欺瞞的結果是,孩子躲過自然的結果,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一次又一次,都是會有人為他收拾殘局。直到累積無數次,紙包不住火,爸爸怒不可抑,出手過重釀成家暴。這一切結果只是爸爸情緒管理有待加強?

當然不是。媽媽也很無辜。自始至終,她都是夾在兩個所愛的人中間最為難的角色。他一直都在幫助自己的丈夫了解孩子,也努力正向聚焦去看爸爸的妥協與調整,在親子關係上的努力與進步。另外一方面,她又試著同理青少年孩子的身心狀況,溫柔又包容。媽媽不斷徘徊在丈夫與兒子之間,緩衝、緩頰、緩和戰火衝突。有時她氣兒子,有時棄丈夫,她也不知道應該要聽哪一邊,最後只能暗自哭泣。

要他獨立,還是要他依賴?

父母因為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全感,要求自強必須要功課好,考上理想大學科系。除了要求他高二就開始複習高三學測、必須完成參考書測驗練習兩遍以上,甚至阻止他暑假到校做實驗,參與跟同學組隊報名參加的科學競賽。同學如火如荼,從早到晚忙著設計、進行實驗,他卻被禁足在家讀書,錯過準備過程中最寶貴的經歷 — 失敗、嘗試、重做、解決問題。同學未發任何怨言。可喜決賽得到全國的名次,獎金也一起分享。

然而,當高三所有同學正緊鑼密鼓為了學測奮戰時,爸爸怕他學測考不好,提出要將他與同學全國競賽得獎經歷當作特殊選才管道的主要申請條件。自強深覺不妥,因為自己的參與和貢獻度很低,根本不到平均值。要拿同學的榮譽去為自己的升學鋪路,他不願意;加上學測還有一個月,還有機會努力。最後爸爸竟然自己填寫表格,準備一切資料,包含口試,要他完成申請。自強不得不從。

好消息是特殊選才放榜,自強考上了。不好的消息是爸爸又開始要求自強預習大一的微積分、普通物理等重點科目。

大人的恐懼,小孩的迷惘

爸爸要自強獨立些,但卻又不斷剝奪讓自己獨立的機會。真正的獨立,應是包含小孩能有自己的思考判斷,做智慧的決定,並為自己的決定與行為負責任。難怪自強一向有「選擇障礙」的問題。

媽媽曾經困惑問我:「為什麼孩子無法為自己做決定?問他要什麼他都說不知道。」

「自己選了,也沒有用!」孩子做的選擇,父母不接受。而父母為孩子做的決定,孩子表達不喜歡也沒有用,因為說出自己的想法會被否定。這時候,聽父母或聽自己都不對,「選擇障礙」是孩子習得的生存之道。

矛盾的大人從修復自己開始

壞掉的大人,也曾經是受傷的小孩,過去可能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無條件的接納與愛,或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與看重。在比較和恐懼中長大的爸媽,想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未來,勝過好好照顧自己過去的傷。

如果大人能夠直視自己的恐懼,不以孩子的表現來決定自己的價值,或者填補內心的不安全感,便能明白:「父母不完美,不一定都有答案」。讓我們勇敢承認掙扎,擁抱脆弱。讓我們鬆開雙手,像訓練小鷹那般,把孩子推向天空,展翅飛翔。

十八歲的自強已經長成一個大人。他要開始面對內心的掙扎與糾結,要承擔「選擇」以及「不選擇」的結果。祝福矛盾的他不管或向左或向右,都能看見:即使選錯也不會帶來毀滅,而面對恐懼、嘗試錯誤會使他更加長大成熟。他,也能夠成為另外一個人的光。

Good judgment in comes from experience. Experience comes from bad judgment.

相關文章連結

你是壞掉的大人嗎?——導讀《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

--

Laura Hsiu-Min Liu

I struggle and strive; I think and write; I learn and share. I write; therefore, I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