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啟航必備的救生艇

Laura Hsiu-Min Liu
5 min readJun 11, 2020

--

“Holding faith, and a good conscience; which some having put away concerning faith have made shipwreck.” (1 Timothy 1:19 King James Bible)

鐵達尼號沈船,不夠的救生艇?

鐵達尼號在1912年4月14日夜間撞上冰山後沈船。最大的爭議之一是沒有攜帶足夠的救生艇來疏散船上的每個人(不到該船救生艇運載上限的三分之一)。調查顯示,白星航運希望甲板上的救生艇數量更少,為乘客提供一覽無遺的視野,並從外觀上賦予船舶更多的美感。並不是因為空間或者成本的考量,而是白星航運過度自信,從未設想 — — 所有船員和乘客必須立即撤離,因為公司認為鐵達尼號幾乎不可能沉沒。

親愛的畢業生,在你意氣風發,揚帆啟航之時,風和日麗,豪情萬丈。要談沈船?愛說笑。不可能的吧!

救生圈的CP值很高。更準確地說,活命必備。但人們竟然不想要,因為我們偏愛追求那些看起來更加「體面」的事物:金錢、學歷、成就、美貌、物質享受等。然而,有些看起來十分礙眼的事物,可能在人生困頓時,安穩我們的內心。就像是沈船時,能夠救命的逃生設備。平時需要熟習和演練,會讓我們度過意外的狂風巨浪。

第一個救生艇:失敗

讀研究所第二年,我因為沒能申請到一個出國開會補助的獎學金而懊惱。記得在辦公室默默影印上課講義時,靜靜低頭看書的指導教授突然間冒出一句話。他說:「人生的挫折,發生得越早越好。」沒有上文,也沒有下文的那句話,凝結在空氣中。老師是故意說給我聽的吧?但卻什麼都沒有解釋。正值年輕氣盛的我,當下無法完全明白教授的深意與關愛。

從小求學很順利,一路過關斬將都是第一志願。即使過去拿過不同的獎學金,只因為這次沒有申請成功而悶悶不樂。現在回頭想想,當時的自己對於挫折的忍受力極低。指導教授的話語是想鼓勵我在挫敗中學習成長,因為韌性(回復力resilience)無法在「順境」中培養。然而,我們是不是經常拒絕這個「救生艇」呢?

近年史丹佛大學和史密斯學院舉辦Failing Well活動,意旨在告訴求學路上一帆風順的「勝利組」:失敗並不會摧毀人生,甚至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與成長。這些美國名校發現,入學的佼佼者越優秀,越是感到焦慮、害怕失敗,越可能在挫折中受困,無法再次勇敢往前邁步。允許和接受失敗,才可能讓我們繼續嘗試、創新,開闊眼界。

第二個救生艇:脆弱

這世界不鼓勵我們呈現脆弱的那一面,我們自己也逃避「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羞恥和恐懼。我們努力再努力,用盡各種方法讓自己更好、更可愛,更有價值。然後,我們陷入不可自拔的惡性循環:我們越追求完美完善的同時,越無法感覺自己夠好、有價值。

我們傾向於壓抑和不承認脆弱(的感覺),因為我們依然想要像個贏家掌握全局。但當我們麻痺脆弱時,也同時麻痺了快樂、感激和喜悅 — — 那些讓我們感受被愛與歸屬的泉源。

社會心理研究學者Brene Brown在她著名的TED演講「脆弱的力量」中指出: 那群能夠全心全意、真實活著的人有一個共通點,他們能夠承認自己不完美,擁抱脆弱。他們更有勇氣(courage的原文cor是指「心」),更能同理,也更能夠與他人連結。他們願意去做不保證有美好結果的事情(那是人際關係與人生的原貌),他們願意真實呈現自己的掙扎與痛苦(但不是藉由責怪他人釋放不安的情緒),相信自己「即使不完美,依舊值得被愛。」

擁抱脆弱 —不再假裝、麻痺或指責— 讓我們與自己和解,真真實實活著。

第三個救生艇:獨處

手機和網路社群媒體讓我們身處一個隨時隨地都能夠與人連結,卻也經常感到孤單的新世代。不斷推送的訊息、影片通知,不時更新的動態,讓我們害怕錯過,也讓我們疲憊不堪。許多研究指出,手機不只影響身心健康,生產力、效率、自信,更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

然而,人際關係裡最需要經營與練習的互動技巧(如傾聽、理解非語言訊息)無法以數千則的片段、分散短語和表情符號來培養。真實對話中的模糊、混亂(無法防備)和豐富,也無法用科技網路的連結來取代。更重要的是,我們逐漸失去獨處與自省的能力。而當我們越感到空虛孤單時,最簡單的解法就是上網與人連結 — — 這成了一杯飲鴆止渴的毒酒。

天主教神父盧雲,在他的靈修小品《始於寧謐處》(Out of Solitude)中提到,獨處使我們的內心自由,得以拆除虛假的面具,鬆開纏繞的錯誤追逐。獨處中我們察覺到「存在」遠比努力的「結果」重要。生命不是去保衛已經佔有的財產,而是彼此分享的禮物。獨處,是為了能夠在社群中關顧,更深與人連結。

親愛的畢業生,相信你不會忘記2020年,我們一起面對新冠肺炎。這嚴峻的疫情讓我們體驗人生的「不可預測」。當人生的風浪猛烈來襲時,願你備妥救生艇,存敬畏謙卑的心,踏上新的生命旅程。在你走出校門後,請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適時為自己按下「暫停鍵」 — — 允許失敗,擁抱脆弱,享受獨處。

沒有失敗,就無法認識自己、超越自我成長;
沒有脆弱,就無法同理他人、勇敢自我接納;
沒有獨處,就無法自省自由、真實連結關顧。

--

--

Laura Hsiu-Min Liu
Laura Hsiu-Min Liu

Written by Laura Hsiu-Min Liu

I struggle and strive; I think and write; I learn and share. I write; therefore, I a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