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千萬別考試 — 請為孩子創造無價的「珍珠時刻」

--

「下節什麼課?」「班會。要考國文!」

「小老師幫忙喬個時間給我趕課,下週考數學第一章喔!」

「什麼?只剩下班會課,那跟班導借一下。他應該會很樂意。」

學生之間或者與老師之間的對話,常常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於某些事物的看重或忽視。

出借班會課,好像是導師必須配合任課老師的一種班級活動安排。但我把班會課視為至寶,向來不借。久了同學也明白,自己會跟科任老師喬其他時間考試。

只是一節課而已,有那麼重要嗎?

經營班會:預防勝於治療

導師要處理的事務瑣碎繁雜,多如牛毛。時不時同學還會冒出棘手的問題行為,叫導師在處理日常事務之餘,疲於奔命。況且,多半那時候,導師自己的情緒也會受到暴走同學的影響,無論有多高的EQ,都容易產生「本能」的反應,情緒跟著走鐘、狂飆。

為了避免在任教科目的課堂時間處理班務,耽誤進度,班級事務還是應該回歸班會時間會更好。只是這節班會課,可以不只是導師罵人,催促繳交的夢靨。在討論班級活動、競賽預備之餘,還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更美善的目標可以達成。

跟疾病醫學一樣,班級經營如果能夠「預防勝於治療」,導師就不必將所有的精神體力花在處理緊急的危機事件。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過:「人間最好的醫療是陽光、空氣和運動」。哪些班會活動,是我心中的「陽光、空氣和運動」呢?以下分享學生畢業後,依舊津津樂道、回味無窮的三個班會活動。

Pearl Time/珍珠時刻

當我們強化正向的言語或者行為時,因著「正向聚焦」,孩子負向的行為會漸漸弱化、減少。

這個活動緣起於某次班會課,我列出在班級活動中主動付出、服務的同學名單,也表揚在日常生活中,默默行善的一些同學。事先準備兩個小小玻璃罐,一罐是滿的,一罐是空的。每說出一樣,就把白色小珠珠從滿的那罐,移至空的那瓶。我鼓勵全班同學:這學期我們要一起把原本那瓶空的都裝滿白色小珠珠。每一顆小珠子,都代表一件美善的事。

沒想到,下週班會課,無意間聽到同學說出Pearl Time這個詞彙,令我驚艷。爾後,也正式將「珍珠時刻」排進班會活動的行程表,每次由主席抽出五位同學上台分享。那段時間讓我們很享受,因為總是能聽到不同的人,對身邊其他同學的感謝。不管是幹部領袖得到同學的支持,跟隨者感謝主領者的承擔。得到幫助、關心的人,被善待的人,甚至還有感謝同學爸媽的(臨時)接送,感謝實驗室阿姨的預備實驗器材等等。感恩的心,感謝的人,調整我們看人、看事的眼光,也滋潤在高壓競爭環境中的孩子。原來,好事一直在發生。:)

Hot Seat/Chair熱椅活動

此活動靈感來自於Dr. Hal Urban所著的書《黃金階梯》(Life’s Greatest Lessons: 20 Things I Want My Kids to Know)。活動進行之前,由班會主席抽出一名幸運兒,坐在教室的中央(如果可以的話,把座位排成圓圈會更好)。由這位幸運兒先說出自己的三項優點特質,接著就由班上其他所有的同學輪流(可以抽籤或者自願)說出坐在熱椅上的同學一項優點特質。最關鍵的是優點不可以重複,並且所有同學都要輪到發言。

如果抽到的是班上最受歡迎的風雲人物,應該很容易、順利進行。如果抽到的是有「社交障礙」的同學,該怎麼辦呢?如果你此刻覺得同學應該沒有辦法完成這個活動的任務,那真的是「老師的偏見」。我很多屆在班會課帶這個活動,有時跨越兩個學期(因為同學反應熱烈,希望繼續)。打破導師眼鏡的是,所有同學都能夠逐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每位同學的優點特質。反而老師因為經常在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容易看到某些孩子的缺點,看不見他們的長處。經常缺交作業的同學有美術創意,是演戲天才,也非常善良單純,而沈默寡言、低度存在感的同學是筆記王子,也是默默盡責,忠心打掃的好夥伴。每個人的優點,都是一張清單也不足以羅列完整的!

要不要自我挑戰,拿出紙筆,挑一位「高難度」的同學,立馬寫出他的十項優點呢?!想要換一副眼鏡看世界嗎?坐上熱椅吧!

進行這項活動時,也能格外感受到文化的差異。曾經帶班到雙語部交流一週,跟著他們一起上課、作息。其中一項課堂活動令我們的孩子大開眼界:Hero’s Boast,亦即是在兩分鐘的演講中極盡所能地「誇獎自己」。哇!真難想像,對吧?但雙語部的孩子都可以侃侃而談,態度自然自在,充滿自信。 反之,我們優秀的孩子在「熱椅」活動中,要說出自己的三項優點,幾乎比登天還難。但老師們不要放棄,不要跳過。那段「等候」的時間很重要,讓孩子察覺,讓孩子看見自己的亮點。

當第一位孩子到最後一位都講完熱椅同學的優點之後,所有人心中有一股無法言喻的感動:「我的同學真的好棒!」「我真幸運成為他的同學!」而坐在熱椅上的幸運兒,也流露不可置信的眼神:「原來我真的還不賴!同學能夠發現我自己都不知道的優點,太厲害了!」

服用提醒

活動前要先說明,讚美同學時要具體明確。不要說「她很棒」,要說「具體事實+特質」。例如,「園遊會時,Sandy設計出遊戲闖關的關卡,很有創意」。「他上次教我數學,熱心助人」等。

不要讚美先天的身體優勢,例如:「她很高」或者「他很帥」、「她皮膚很白」等等。另外,有些同學很聰明,會使用「反諷語法」來搞笑。老師在活動進行時,可以適時提醒、導正。

Ask Dr. Who

身為導師,在批閱週記時常有感悟。十五到十八歲的年齡層所面臨的問題與掙扎很類似。我享受與孩子的文字互動,也在陪伴中見證他們的成長。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心中的衝突,別人也正在面對、也會有破繭展翅的一天,會不會更有勇氣和力量向前走?而如果能夠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幫別人「診斷」問題,會不會我們自己也能夠釐清脈絡,看見曙光?

Ask Dr. Who這是我在班會課設計的活動之一。Who指的可以是任何人,而Dr. 代表的是幫忙解答的專家同學。Ask Dr. Who的精神是「勇於求問」,目的是「換位思考」,這些都是培養未來生存的重要能力。結果是「我們都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預備工作是發下紙片讓同學在某一小段安靜的時間想想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一些困擾想要求助,但又害怕別人的眼光。由於是匿名書寫,多少鼓勵不敢發聲的人。一張紙片只能寫一個問題,可以將多個問題分別寫在不同的紙片上。班會主席抽出當週的Dr. Who,再由Dr. Who抽出大玻璃罐中的紙片,依序回答問題。

服用提醒

越是開放性的問題,可能會越難以簡答,這考驗著Dr. Who的成熟度與臨場反應。因此,老師可以事先限定問題的範圍,也可以在剛開始時指定幾位「三觀」令人放心的同學先擔任Dr. Who,以免嚴重歪樓。

這活動最好是在同學之間有相當的熟悉程度之後進行。至於活動所帶來的娛樂性多寡和教育性高低,會取決於導師對於班級孩子的掌握度。越聰明的孩子,越了解所謂師長眼中的標準答案,也越不想要聽標準答案。有時候,問出好問題會比提供好答案更重要。有興趣的老師,要看班級調性來決定開放程度,並視情況介入發聲。

以上三個班會活動,分別適合高一(珍珠時刻數算感恩),高二(熱椅優點轟炸)以及高三(求問Dr. Who與解答)。實際操作是在主席、幹部報告和議題討論之後,留下10分鐘活動時間,並預留最後10分鐘給導師總結[註一]。

這些活動讓班會課更生動有趣,也讓學生充滿期待。無論是誰,都可以是重要的主角,也都是不可或缺的配角。

週三下午,一群孩子剛剛考完學科能力競賽。因為是班會課的尾聲,其他班的同學想要準備直接放學,我們班的孩子急奔回教室。孩子匆忙衝進來,氣喘吁吁。看看誰今天坐上了熱椅,期待著加入,共襄盛舉。

校園中最美麗的風景,正在教室裡發生。

光的存在,無論大小,都能夠照亮黑暗。

班級經營,不是只有一盞導師提著的燈。

我們也能幫助孩子,成為彼此人生的旅伴。

點點繁星閃亮照耀,成為旅人的溫暖引導。

[註一]我的班會課在學期初就先排好整個學期的「班會輪值表」,讓所有人都有心理預備。剛開始建立新的習慣,會需要在前一天提醒主席,再由主席提醒其他該就位的人員,尤其是「讀書/雜誌」閱讀分享人。哪些書適合在班會中閱讀?該如何進行?會有效果嗎?如果您也相信閱讀的力量,希望了解在班會中如何安排閱讀分享,請在下方拍手👏👏,敲碗助我催生文章吧。

相關文章連結

--

--

Laura Hsiu-Min Liu

I struggle and strive; I think and write; I learn and share. I write; therefore, I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