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新鮮人看這裡 — 起手式三招助你贏得信任
「為什麼你是老師,我就要信任你?」猶記多年前Eric在剛開學,就用挑釁的語氣準備嗆爆他的英文老師。
當時已經累積多年教學經驗的我,頓時語塞。接著我對他點頭微笑:You’re right. I won’t take your trust for granted. I will try my best to earn your trust.
信任不是免費的
「信任」是班級經營的基礎。沒有信任,親師之間,師生之間,都無法有效溝通,更遑論影響學生,改變生命。
如果你初來乍到接了新班級,和學生一樣都是「新鮮人」,該如何建立信任,展開手邊百廢待舉的各項工作呢?以下分享我帶領班級,在學期初必做的三件事情。
家有新鮮人 — 親師悄悄話
很多導師都有「家長恐懼症」。不管是虎媽或直升機父母,他們都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如果能夠化阻力為助力,許多家長真的能夠幫導師省力,甚至帶來祝福[註一]。
在搜集家長的email之後,我會設計一份google表單「家有新鮮人 — 親師悄悄話」,分別寄給每位家長填寫。這裡面的問題,大家可以自行更改調整,因應導師想要了解孩子或者家長的需求。如果爸爸、媽媽都願意個別填寫也非常好,因為這更能幫助導師了解父母觀點上的差異,作為日後輔導學生的利基。
不要小看這份問卷。你會看見,每一位爸媽對孩子滿滿的愛與期許。他們通常都會很認真填寫(比學生繳交作業還用心XD),仔細思考、斟酌。他們多半也會在填寫完成之後,感受到導師設計問卷的用心。在按出「提交表單」的那一刻,他們把寶貝兒子女兒交託給導師,願意在日後盡力配合導師的帶班措施。他們也交付著自己身為青少年父母徬徨的心,相信自己並不孤單,因為導師將在未來與他們同行,一起為孩子的成長負責。
服用提醒
「家有新鮮人 — 親師悄悄話」這份問卷建立在互信的基礎。因此,導師絕對不可將之視為將來跟學生談判的籌碼,也不應該在任何公開場合提到表單中個別父母告知的隱私訊息。這些親師悄悄話,只用在幫助導師了解孩子的各個面向,作為引導、輔導學生之用。
導師核心價值:老師的見面禮/班規設計
作家簡媜在《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中,提到十幾年前他的孩子在美國新學期開始,老師藉由牙籤(挑出別人的優點)、橡皮筋(有彈性能夠完成每件事情)、鉛筆(寫下願景)、OK繃(修復受傷的情感)、橡皮擦(大家都會犯錯,沒關係)等小禮物歡迎他們入學,並將他們的象徵意義說明、植入孩子心中成為種子。
這個「見面禮」重要的不是禮物的價格,而是禮物所傳達的價值觀:老師將孩子看為珍貴,而小物的象徵意義更是導師未來想要引領孩子一起去體現與活出的榜樣。我看過(現已退休)前輩的實踐,也在自己帶班時用過兩次不同屆,都是非常美好的經歷。如果你也想要試試看,這裡有一個我修改過的版本「導師的十二樣禮物」,供你參考。
服用提醒
由於每位老師方便取得或者購買的小物不一,可以自行更換,修改。重要的是這些小物的象徵意義,以及背後所想要傳遞的,一定是你所真心認同,並且願意與這群孩子一起努力實踐的核心價值[註二]。
如果你不方便準備這些見面禮,也可以用開學後的教室佈置來取代。
教室佈置:班規設計
教室佈置能夠營造班級的風格與氛圍。儘管學藝股長或者多數同學可能已經討論並且決定了一個佈置的主題,但導師一般而言還是有發言權和影響力。可以告訴同學,留下一個小角落的牆面空間,讓導師能夠透過班規,傳遞掌舵者的期望以及班級未來的發展方向。以下是一個班規的例子:我將五項核心價值的開頭字母,連起來成為班規HEART,分別是Humor(幽默感輕看挫折得失),Enthusiasm(對生命有熱忱,對人有溫暖),Altruism(在利他、助人中成長成熟),Respect(尊重、包容他人;不把人當工具),以及Trustworthiness(誠實可靠,值得信任)等五項。
孩子們的佈置真可愛,更棒的是,孩子每天看見這些佈置,無形中就像刻在他們心中的信念,成為時刻的提醒。
(英文)班記書寫
期初逐漸上軌道之後,高一的孩子會開始寫週記。很多老師都跳脫框架,自行設計週記的格式或者主題書寫。也有讓孩子自行購買或設計筆記本封面等創意發揮。
高中不像國中,每天有聯絡簿可以讓導師詳細了解孩子的個別情況。因此,週記的師生溝通功能確實重要。但時常有活動或者考試,讓週記變成「隔週」記,很多事無法即時反映,導師也很難跟懼怕老師的青少年搏感情。
班記(Class Journal)是我用來更多了解每日班級課堂上,或者學生校園生活中大小事的重要管道。每天按照座號由一位同學書寫,隔天早上八點前繳交。內容不拘,可以是某堂課發生的事件、花絮,也可以是校園生活中的片段,包括社團等課外活動。只要是從學生視角中想要與老師分享的校園生活紀錄都可以。老師會在下午三點前改好,還回班上讓作者看老師的回饋。閱畢之後再交給下一位同學,同樣於隔天早上八點繳交,依此類推。
這只是多一樣作業,不是嗎?
剛開始同學的確是這麼想。但當他們發現,老師會像「交換日記」那樣,也寫一篇回應的心得,孩子們就越寫越起勁。而且,每個人都好奇,想看前面座號的同學寫了什麼,老師回應了什麼。寫了幾週,後面座號的同學還會催促前面的人不要遲交,以免他們都看不到班記。
這不只是交換日記。這是青春手札,是共同的校園回憶。裡面有文字,有塗鴉;有彩色膠帶美編,也有漫畫隨筆。有歡笑淚水,也有嘆息夢囈。最珍貴的是,導師透過班記,從「帶班」到「帶心」,將每個孩子的心串在一起。
服用提醒
由於我任教英文,班記規定要用英文書寫,老師也會用英文回應。當然使用中文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但這並不是在教寫作,所以不會「評分」打成績。也請不要把這項活動當做作業看待,那會抹煞了「心靈交流」的美意。
曾經參加一個婚姻成長課程。在研習手冊上印著兩句印象深刻的話:
「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
在親師或師生的關係經營中,這原則不變。不論是親師悄悄話,或者班記書寫,都是讓我們在愛中去傾聽家長和孩子,在更深的了解中去幫助他們。
原來Eric想去唸建中,卻懷著怨念進入實驗。難怪一進來就一副處處與人為敵的模樣。但孩子沒有自我察覺。
原來,Eric是與自己為敵。當我們幫助孩子看清自己,發現自己時,他的手會鬆開,不再與人為敵。三年過去,他的聲線與身段都溫柔許多,長成一個我們可以依靠的大人。
願我們聽出孩子沒有說出口的話,
願我們的了解使受傷的心得力量。
[註一]班級經營的主體應該是孩子,然而,每個孩子成長的家庭背景卻深刻隱藏在許多問題後面。如何透過幫助家長來幫助孩子,是導師從治標到治本的關鍵。若您希望更多了解這個主題,歡迎留言給我。
[註二]班會是非常好的「暖心」時間。班會千萬別考試 — 如何創造珍珠時刻,讓孩子期待每週的班會「特別節目」?如果您對這個主題感興趣,請在底下拍手👏👏,我會盡快生出來與您分享。
相關文章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