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與詩的距離— — 心與文字的追尋

Laura Hsiu-Min Liu
5 min readMay 26, 2020

--

很多教過的學生都對「詩」有恐懼感。

當英文老師感觸良多,講解著The Road Not Taken,想像著自己過去經歷十字路口的抉擇與喟嘆。但台下的孩子有些眼神迷茫。是因為缺乏人生閱歷的體會?還是語言文字的障礙?是無感?還是晚熟世代所致?

應該會有Robert Frost的「師/詩粉」在課堂上繼續延伸,探究 Fire and Ice 以及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詩的主題反映人性與人生,深刻豐富。但學生似乎難以產生共鳴,迫切渴望鐘聲的救贖。

究竟我們想要藉由英詩教給孩子什麼?

Everything!

我們想教韻、律、意象、主題,也想教閱讀理解、單字、文法句型等。是不是因為我們什麼都想教,導致學生產生「英詩艱澀難懂」的印象?

108課綱接觸了翰林的教材。第二冊有一課是Pictures in Poetry,藉由兩首詩作介紹大自然的「意象」以及詩人的感受。課文中舉的例子是風(Who Has Seen the Wind?)以及夜晚(Night)。

課堂新風景

講解課文內容之後,我首次嘗試「中詩英譯」的分組活動。將陳雋弘老師的作品《尋找你的名字》分成數個段落,讓同學們在五個小組中按照分配到詩段進行。每組6–8位同學,負責4–6句詩行。同學透過行動裝置(手機或筆電)即時到共享檔案中共同編輯。

聽同學在小組中熱烈討論詩句的意思為何,再搜尋該如何正確使用英文,將中文的意思翻譯出來。過程中,有的小組更斟酌不同用字能否與前後詩句押韻的考量,饒有興味。

部分組別上課時間無法即時完成。課後我多給孩子幾天時間完成小組任務。最後我再將英文譯文修改,盡量兼顧音節和押韻。也讓同學可以比對不同譯文之間的差異。(細節可參考文末的檔案連結。)

Your Name Is in My Quest/尋找你的名字

In the quest for your name/為了尋找你的名字

On mornings of many a day/我在無數早晨

I hear millions drops of rain/傾聽千萬顆雨珠

Shatter each other to break/摔碎自己的聲音

Lightening I’m gripped to chase/著迷於捕捉閃電

The moment while it flickers/發生的瞬間

At the weathercock I gaze/癡癡地看著風信雞

For a sudden flash long I wait/苦候變幻不定的靈光

Inspiration from the waves/從海上而來

Daily life I too brood over/也曾坐進日常深處

Meaning of missing I ponder/思索凹陷的意義

In the quest for your name/為了尋找你的名字

I wander in my dreams/我在夢裡遊蕩

Surrounded by suona-blown flames/四周盡是嗩吶吹出的焰火

Charring the world, no nerve will it keep/摧折著神經,把世界烤焦

I look up all dictionaries/查閱所有字典

In the quest for your name/想尋找你的名字

All picture guides I browse around/翻遍所有圖鑑

In my quest for your name/想尋找你的名字

But you are nowhere to be found/而你不在那裡。

Like damp smell in the air/宛如空氣中瀰漫著潮濕的味道

Make me fast feel dismayed/讓人突如其來地發愁

You can be seen nowhere/你不在那裡

All the wonders die away/所有美好事物皆已消逝

On a pretty warm winter day/在一個極度溫暖的冬日

Endlessly I seek out your name/想尋找你的名字

But the stars have altered their way/但星星已經改變了它的軌跡

No one knows for sure today/至今仍然沒有人知道

Why swarms of bees fade away/蜜蜂成群消失的原因

詩心,詩興

我們自己是否有一顆「詩心」?我們能否與文字建立連結與感動?

透過中詩英譯,我們先用心推敲原詩的意涵。在理解文字的同時,感受到「意象」的多層次 — 雨珠、閃電、風信雞、嗩吶、焰火等。而下筆翻譯時,在不同的英文用詞中「尋找」帶有意象、傳達感官經驗的措辭(摔碎、烤焦、潮濕、溫暖等)。翻譯的過程,彷彿帶領我們「尋找你的名字」 — 找尋最貼近的對應文字,以達成翻譯的基本要求:盡可能忠於原文。

從教詩、理解詩,再到分析詩。這一次,我們感受詩,體驗詩,並透過不同語言文字「再創造」詩。

特別感謝:陳雋弘 老師與我分享、討論《尋找你的名字》的主題。中文原詩的連結如下:

尋找你的名字 ◎陳雋弘

後記:本文記錄實中37屆H101+H104英文課程合作學習,感謝同學們認真參與,成就課堂新風景。附上課堂練習的雲端共享Worksheet以及上課PPT供大家參考。也歡迎您指正、建議或分享。

--

--

Laura Hsiu-Min Liu
Laura Hsiu-Min Liu

Written by Laura Hsiu-Min Liu

I struggle and strive; I think and write; I learn and share. I write; therefore, I a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