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按下暫停鍵
今天是延長兩週的學期最後一天上學日。收到可愛的高一同學特別寫的卡片和信件:感謝過去一年,不捨即將分離,以及祝福我未來能好好休息。
落下感動的淚。知道自己在工作上付出很多,這一刻深知自己也得到許多。為此十分感恩。是以為何要在此時轉身離開自己所愛的工作呢?
COVID-19替世界按下暫停鍵,許多不得不然的新政策、新規定接踵而至。各種不確定也讓我們的舊有思維和習慣受到挑戰。我決定為自己按下暫停鍵,讓自己能用嶄新的眼光重新省思、生活。
從工作中暫停和休息,讓自己脫離一切的「理所當然」。工作和薪水不是理所當然;認真懂事的學生不是理所當然。體貼的家人不是理所當然。努力得到回報不是理所當然。
理所當然,就是舒適圈。跨出舒適圈,需要拋開理所當然的思維。
職場工作20年,一直望著前輩的典範勉勵自己。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和許多人一樣,用心耕耘著自己的園地,除草、澆水,呵護生命的成長。但經年累月的疲憊讓自己身處壓力巔峰、情緒邊緣。得到信任、肯定、欣賞的同時失去了從容、耐心和溫柔。更可能犧牲了陪伴家人、身心健康與獨處的寶貴時間。
休息,能回到造物主的懷抱。暫停.離開,是為了有更美好的自己再出發。暫停似乎是手段,然而,休息卻是我們需要的行動目標。在日益強調速度和效率的工作和生活中,時間的使用變成一種生死的抉擇。人們以為,單單、純粹的休息是奢侈品,但其實暫停是「必需品」。我們忘了,「休息」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目標,並且是一個值得看重與操練的紀律。(斯托得,2016,《未來門徒的四個挑戰》)
感謝我的家人支持,感謝我的學生體貼,感謝所有給予我祝福的朋友。
「十六歲的我們,有多少人說得出『要變成更好的自己』這種話?但在老師口中,這句話多有力量!好羨慕老師的勇敢,敢放下自己所愛,只為去追求 一次昇華。那是我好想學習的身影。」孩子,我也願等候,下次照亮彼此的溫暖與傾聽。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道書三章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