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學霸同學在裝弱嗎?

醫學生「裝弱」的藝術

小百合解讀此現象起因於文化差異,並提出一些反思。例如,在美國,多數學生都會積極表現,勇於嘗試(哪怕是說出十分愚蠢的答案)。勇於回答能夠讓老師根據同學的程度調整教學難易和節奏,也同時能帶給主動參與者許多進步的機會。反觀台灣孩子,有些害怕犯錯被笑,有些怕被酸「囂張高調」。

沒有人知道所有事的答案,但放棄答題,也放棄了成長的機會。無怪乎小百合的指導教授說:「台灣很多學生的實力是一百分,可是表現出來往往只有六十到七十分;美國很多學生是六十到七十分,可是往往可以表現到一百分。」

裝弱者不弱

一次段考的作文,出於好奇請同學書寫對於「裝弱現象」的看法。沒想到引起廣大的迴響。高達七成以上的同學認為自己是他人「裝弱」的受害者,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坦承自己除了受害之外,同時是裝弱的「加害者」。儘管有些同學並不喜歡這樣的氛圍,但不知不覺也習以為常或者囿於同儕壓力只能跟風。

這些同學PR99,學業成績達頂標,乃至於全校前幾趴,一點都不弱,卻為何經常裝弱呢?

裝弱不等於謙遜

或者,有些坦承裝弱的人宣稱,裝弱是一種反話的幽默,也是謙虛的表現。但明明實力堅強卻要裝弱,只會惹眾人怒。況且,真正的幽默不應該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裝弱的人爭奪注意力,而非低調安靜。以為裝弱能表達謙遜的人,可能有所誤解,因為謙遜絕對不等於弱者,在高度競爭的商場亦然。對於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篇文章「謙遜很重要,但領導人不需要?」《哈佛商業評論》(If Humility Is So Important, Why Are Leaders So Arrogant?— written by Bill Taylor)

真正虛懷若谷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也會把他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上。

教育完美的小孩?不!

如果自己不夠「好」(完美),就是失敗。這樣的追求讓我們對「比較沒有把握的事物」失去嘗試、冒險和接受挑戰的勇氣。如果預估自己沒有把握拿到優異的成果,就覺得參與的過程浪費時間,甚至放棄嘗試。

金字塔頂端的同學不容易看到更多中層和底部其他人的掙扎。下面這篇文章 — 李崇建老師寫的「割腕的孩子說『我一無是處』…爸爸不敢相信,孩子會彈琴寫書法,為何覺得自己是垃圾?」可以讓我們聽聽另一種心聲。

裝弱的相反不是裝強

裝弱的相反不是裝強,而是不卑不亢,看自己「合乎中道」。裝弱或裝強,都可能過度膨脹或扭曲自己的樣貌。不只是無法看清自己,也無法去同理他人的痛苦掙扎。

如果你能看穿「裝弱」背後,不是自信自在,而是同樣藏著害怕失敗的不安全感,你其實不需要以受害者自居。當你脫下「比較」的鏡片,接納和欣賞自己,更能看見超越自身以外他人的需要。無須裝弱或逞強。

能欣賞他人,也能正向看見自己的認真努力、堅毅忍耐,以及在挫折中前進的勇氣。

真正的強者,不在於贏過別人,在於戰勝自己。

真正的強者不裝弱,是扶弱。

感謝閱讀我的文字! ️💖💖💖💖💖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支持鼓勵(5-50 個拍手👏👏👏👏👏 XD)
相關文章連結脆弱的力量--你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嗎?如果想要閱讀更多我的文章,請點選所有文章連結。謝謝!

--

--

I struggle and strive; I think and write; I learn and share. I write; therefore, I am.

Get the Medium app

A button that say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and if clicked it will lead you to the iOS App store
A button that says 'Get it on, Google Play', and if clicked it will lead you to the Google Play store
Laura Hsiu-Min Liu

I struggle and strive; I think and write; I learn and share. I write; therefore, I am.